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送技术送暖心送到村民心坎上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中心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来源:地调局长沙中心 作者:刘明 发布时间:2021-08-26
ͼƬ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岳阳市耕地区土地质量调查项目组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帮助当地村民丰产丰收。  

2020年,长沙中心岳阳项目组在汨罗市开展1:5万土地质量调查工作时了解到,白塘镇马厅村投入10多万元用于50亩西瓜种植,但到了成熟时节,西瓜藤枯死,西瓜大多烂在地里,付出的资金和血汗“打了水漂”,这让当地村民着实高兴不起来。项目组得知情况后,开了一次技术研讨会,会上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想出了解决办法。经请示长沙中心党委同意后,项目组主动联系村委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技术帮扶。说干就干,项目组立即采集土壤、农作物和灌溉水样进行化验分析,化验结果出来后联合当地农业部门共同研讨论证西瓜地受灾原因,一致判断为当年雨量过多,加上土壤肥力贫瘠,导致西瓜收成少。症状抓准了,还得开好药方。通过进一步研讨,项目组提出:重新翻种,改为种植红薯或花生等。今年7月,项目组回访发现,原先的西瓜地种上了红薯,长势喜人,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一位当地村民这样说道:“我们农民搞种植是凭经验,可是经验有时也不灵,你们的测试数据让大家吃了颗定心丸”。8月,村委为项目组送来了“为民服务办实事,心系百姓解忧愁”的锦旗,以示感谢。 

ͼƬ

“中国有条汨罗江,江边有个红薯乡”,前几年,汨罗市桃林寺镇因土质条件好、红薯口味佳,家家户户都种植红薯,当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之乡”。后来由于销售链中断,当地红薯滞销,村民经济利益受损,便纷纷改种玉米,“红薯之乡”的品牌名存实亡。近年来,镇政府迫切需要重振特色红薯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项目组了解情况后,先后走访汨罗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桃林寺镇政府、村委会对接沟通,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在包含桃林寺镇在内的汨罗市主要耕地区投入资金700万元,20余名技术人员弘扬原黄金部队“三光荣、三特别”精神,顶酷暑、冒风雨,衣服被汗水淋透、裤腿被露水打湿,烈日下蹲在田间地头测量数据和研究论证。两年来,项目组共计在桃林寺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60平方千米,采集并测试土壤、农作物、灌溉水和大气干湿沉降物等样品共843件。结果显示,桃林寺镇土壤质量以优质和良好为主,分别占调查面积的40.90%39.01%,无劣等土壤,圈定富硒土地资源67305亩,占桃林寺镇总面积的72.93%,可直接用于开发绿色富硒食品、无公害富硒农产品或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花生和红薯富硒潜力很大,玉米富硒潜力较小。据此,项目组向当地政府提交了初步调查成果报告,初步圈定富硒红薯基地1处、富硒红薯后备基地2处,共计4490亩。桃林寺镇政府高度重视,参考调查成果报告制定了农业发展规划,将重塑“红薯之乡”名片作为今后重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富硒红薯产业。通过引进红薯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产品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式销售,销往汨罗市当地超市、门店,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长沙、株洲、岳阳等地,打开了群众的“致富门”。桃林寺镇人民政府特意为项目组开具了成果应用证明1份,该镇东塘村党支部书记吴海红看到产业发展的希望,握着项目组人员的手兴奋地说:“感谢你们送来技术,我们村优选的两个富硒红薯基地1000余亩,预计为农户增收20万的产值,明年将鼓励村民加大种植规模,让大家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曾经的黄金战士,如今的地调尖兵,我们将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战略,用实际行动践行地调人地质报国的庄严承诺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为乡村振兴贡献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