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9日 星期六

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第一动力”——长沙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来源:地调局长沙中心 作者:李凯 发布时间:2022-12-28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长沙中心”)以争创“科技一流”为目标,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驱动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无到有”构建创新体系

2018831日,长沙中心由军队集体转制,正式进入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序列。在“军转民”的浪潮中,这支队伍面临体制调整、业务转型、机制变革等多重严峻考验,发展步伐举步维艰。

“惟其艰巨,更显荣光”。长沙中心党委发出“从零开始、从零跨越,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号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起步之初,科技创新最大的掣肘是缺乏创新活力。“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该如何创新?”成为全体人员共同的“创新三问”。为此,长沙中心认真学习借鉴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章制度,积极调研局属单位、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等10余家单位,形成具有长沙中心特色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实施等系列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科技创新有序发展。

“从弱到强”培育创新团队

202010月前,长沙中心技术人员仅80余人,没有1个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也不到10人,工勤人员占比超70%,与局属单位和地勘单位的人才济济相比,甚至可以用“寒酸”形容。随着10余名技术人员的相继离职,队伍建设更是“雪上加霜”。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驱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长沙中心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最紧迫的任务。为此,结合单位吸引力强、编制预留较足、人员普遍年轻等优势,长沙中心坚持引育并重,以用为本,汇智聚力,加大投入、下大力气,着力激活“人才蓄水池”。长沙中心党委书记丁云磊表示,“只有真心爱才、悉心育才、诚心引才、精心用才,才能保证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单位是真关心、真爱护我们,我能够从一名大专生提升为研究生,从工勤人员成长为技术骨干,离不开单位的支持和鼓励”,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职工覃松洲这样说道。据了解,类似情况还有很多。这与长沙中心党委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分不开的,通过资助学历提升,开办中心“夜校”,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已有升硕升博19人,升专升本190余人。

聚八方英才而用,也是这些年长沙中心的发力方向。了解到湖南省地质院、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等地方单位人才多、编制缺的实际,单位主要领导主动走访,积极宣传,通过公开招聘引入人才34名。“长沙中心牌子硬、待遇好,领导在工作生活中非常关心支持我们,选择长沙中心是我事业生涯中一次非常正确的选择”,原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李昌元高兴地说着。

高校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聚集地,长沙中心坚持向高校要人才,先后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所等多家单位建立“全域化”战略合作关系,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李德仁院士、中国工程院毛景文院士、中国工程院吴义强院士等多名资深专家、学者为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广泛开展“央地合作”,为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空间,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现在的长沙中心,有高级以上职称16名,初中级职称190余名,人才队伍韧劲十足、活力十足,队伍建设正向着更高水平快步迈进。

“从小到大”实现创新突破

2019年以前,长沙中心在科技创新领域几乎没有建树,技术不出色、人才不出名,成果不出彩,收获“大猫小猫三两只”,创新热情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效不显。经调研,科技人员普遍有“做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与创新关系不大”“专业能力不强,创不出大成果”“我们的创新成果离行业前沿差距很大”等思想顾虑,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想法占据主流。

要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最好的驱动力。20209月,长沙中心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扭转局面?如何实现突破?如何做大做强?”成为亟须破解的“创新三题”。但科技创新是一个大的概念,突破口又在哪?长沙中心通过对自身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意识到,自身有着中央事业单位的“金字招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领域的“领跑优势”以及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厚实的发展底蕴,很多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长沙中心党委明确了“立足项目、服务大局,细处着手、注重过程,推进全过程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长沙中心主任徐宏根表示,“要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品牌”,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条适宜的、符合实情的发展路径。

20221015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全国第二批30个天然富硒土地认证名单,由长沙中心作为唯一技术指导单位申报的“湖南省乌龙山县乌龙山天然富硒地块”榜上有名。湘西片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负责人戴亮亮表示,“只是想为地方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做一点贡献,没想到能申报成功,一点点干起,干着干着就成了”。

为解决地表基质调查中土质样品依靠摇瓶实验人为影响较大的技术难题,南平市典型红壤区地表基质调查项目负责人聂小力组织人员自主设计了“一种用于土壤样品的智能处理设备”,成功获批专利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立足工作实际,从创新性解决问题出发,长沙中心还发明了钻孔纠斜、碳汇装置、地下水监测设备装置以及高密度电法、化探行迹打印软件等40余项专利和软著。在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下,长沙中心在科技创新领域全面开花,硕果累累,后劲十足。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新时代新征程,长沙中心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支撑各业务领域发展的理论方法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工作,奋力书写科技自立自强“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