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山观测站”)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23年批准建设,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长沙中心”)建设运行,聚焦国家在资源、生态和环境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长沙中心承担长江中下游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观测研究的职能任务优势,围绕江南丘陵区观测研究着力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以“水、地表基质、生物多样性”为观测研究核心内容,努力把黄山观测站建设成为长沙中心“三基地一中心”(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学术交流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围绕长沙中心主责主业和“三基地一中心”建设目标,设置开放课题。现发布2025年度黄山观测站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助方向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聚焦重要生态功能区地球关键带、地表基质层等科学问题,通过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观测试验、模型模拟等手段,揭示地球多圈层要素间耦合机理及生态效应,为解决资源生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重点资助以下课题方向:
(一)重点课题
1.黄山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测度生态系统碳源汇是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的科研支撑,也是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基础。针对黄山地区人地关系复杂、人与自然交互频繁的特点,通过实地采集相关样品,综合运用遥感反演模型、实验室分析、地理探测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黄山生态系统碳源汇测度模型,揭示黄山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基于碳中和目标的优化路径。
(二)一般课题
1.皖南山区土壤碳磷循环对植物多样性的响应机制研究
针对植物多样性对森林土壤磷生物有效性及转化特征的影响机理不清,探究树种多样性对皖南地区森林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转化特征的影响,明确微生物在磷素活化中的作用机制。
2.叶片物候动态对稻田生态系统碳动态的影响研究
通过明确不同有机肥替代条件下水稻物候变化的空间和时间特征,揭示不同物候期的细节碳交换过程,探索最佳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提升稻田碳汇效应。
3.丘陵山区耕地动态变化遥感快速监测预警技术
针对黄山地区耕地地块破碎且种植结构复杂导致耕地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智能化程度低、信息提取复杂的问题,综合运用深度学习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耕地利用精细分类的遥感智能提取技术与识别算法,提高耕地“非粮化”监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为农业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监管监测提供有力支撑。
二、资助强度、项目周期和资助对象
资助强度:重点课题资助1项,一般课题资助3项,每项重点课题5万元、一般课题3万元,总计资助14万元。
项目周期:执行起始时间为2025年6月1日,执行期限为2年。
资助对象:依托本野外观测站平台开展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研究人员。
三、申请人条件、申请要求
(一)申请人条件
1.具有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且有2年及以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经历。
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取得硕士学位且发表1篇以上SCI论文,且有2年及以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经历。
(二)申请要求
项目周期内,作为项目负责人只能申请1项。
四、申请受理
(一)申请者填写《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1),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并加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单位公章后,向黄山观测站提交纸质版申请书原件(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并于左侧简装成册,寄送至文末通讯地址)、相同内容的电子版申请书(pdf和word格式各一份,发送至文末电子邮箱)。
(二)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30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
(三)黄山观测站组织专家评审,择优资助,按程序确定资助项目及金额,并公示。
(四)获批的项目将及时通知申请人。
五、结题与考核指标
(一)黄山观测站组织专家评审项目结题报告,提出验收意见;
(二)资助期内须完成以下考核指标:
1.重点课题发表SCI 论文1篇及以上,一般课题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及以上,第一标注单位应为“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45400”,英文名称“Huangsh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Land-Water Resources, Huangshan, 245400”或与黄山观测站内部人员联合开展且通讯作者应为黄山观测站或长沙中心人员。
2.在论文中注明“本研究由黄山水土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课题资助(课题编号:XXXX)”,英文书写为“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Open Project Program of Huangsh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for Land-Water Resources (Grant No. XXXX).”。
3.申报书内的预期考核指标高的评审得分越高,创新难度大的课题,经长沙中心学术委员会审议后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论文发表指标考核时限,可在结题评审后顺延半年,特殊情况顺延1年,可以论文收录时间作为考核依据。
六、注意事项
1.申请人和所在单位应当认真阅读并执行本课题指南及相关要求,按时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2.无论申请项目评审通过与否,所有材料均不退还,请申请者保管好申请材料。
3.开放课题发布、评审、实施、考核依据《长沙中心黄山观测站开放课题管理办法》执行(附件2)。
4.未尽事宜由黄山观测站负责解释。
联系人:赵元,郭威
联系电话:13476827076;18618129872
电子邮箱:zhaoyuan1995@mail.cgs.gov.cn
通讯地址:湖南省宁乡市城郊街道学府路258号,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10600
附件1:长沙中心黄山观测站开放课题申请书